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按揭买车有什么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8:37:51    

按揭买车存在多个潜在陷阱,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项:

以假乱真

消费者可能对汽车知识了解不足,容易受到不良车商的欺骗,将低配置车当作高配置车购买。

涨价

在手续完成后,经销商可能会在提车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的费用。

合同欺骗

合同中可能存在隐藏条款或模糊信息,如还款方式被错误标注,导致消费者在后期还款中发现实际利率与预期不符。

零利率贷款

虽然车商宣传“零利率”贷款,但实际上会收取额外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这些费用通常不会在广告中明确标注。

保险费用过高

经销商通常会要求消费者购买全险,并且保险费用较高,有时还会强制在店内购买保险,导致实际支出超出预期。

捆绑消费

4S店可能会要求消费者在店内购买保险、装潢等服务,这些服务往往价格较高,且并非所有消费者都需要。

多收款

在办理贷款购车手续时,经销商可能会故意多收款项,并且不向消费者提供详细的银行借贷合同,使消费者无法察觉。

虚假宣传

一些车商可能会宣传“零首付”或“免利息”优惠,但实际上会通过各种方式收取额外费用,导致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优惠。

高利息贷款

部分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利息较高,可能达到20%以上,消费者若未仔细了解贷款条款,容易陷入高利息贷款的陷阱。

捆绑销售定位器

某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在车辆上安装定位器,用于监测车主的行驶情况,但这可能会降低车辆价值并侵犯车主隐私。

空白合同

一些不良经销商可能会让消费者签署空白合同,然后在合同上填写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导致消费者在后期发现贷款金额与承诺不符。

隐形收费

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隐形收费项目,如评估费、抵押管理费、解押费等,消费者需仔细询问并确保所有费用透明。

定金问题

消费者在交定金后可能会发现销售口头承诺无法兑现,且定金往往无法退还。

建议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车辆时选择规模大、正规的交易市场和金融机构,避免被不良车商和金融机构欺骗。

仔细阅读合同:在签订购车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还款方式、费用明细、提前还款政策等部分,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合同内容。

问清楚所有费用:在购车过程中,详细询问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包括保险、贷款手续费、上牌费等,避免在后期发现被多收费。

提前还款政策:在签订合同时,确认提前还款的条件和可能产生的费用,避免后期因提前还款而产生额外违约金。

选择透明的服务:尽量选择不强制购买捆绑服务、收费透明的金融机构和4S店,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纠纷。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在按揭买车过程中踩入各种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 青岛啤酒质量发展启示录:一瓶啤酒里藏着消费提振密码

    什么是消费者眼中的好产品?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委评定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重磅发布,百年品牌青岛啤酒成功入选,成为首批获此国家级权威“严选”的消费品牌之一。“严选”的背后是品质,而品质所链接的,是当下经济最需要被放大的两个字,消费。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环境,百年来对品质的坚守,让青岛啤酒

    2025-04-15 16:27:00
  • 从代排队到心理疗愈,年轻人流行的“私人陪游”是否靠谱?

    潮新闻花数百元雇地陪定制旅行,全程跟拍、代排队还提供情绪价值。当前,一种由大学生和年轻人主导的“私人陪游经济”兴起,他们凭借出色的拍照技术、本地知识和细节服务捕获了一些消费者的心。然而,“私人陪游”这一新兴职业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面临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挑战。“私人陪游”都有哪些服务内容?消费

    2025-04-15 11:24:00
  • 工人日报:订酒店遇“照骗”,平台岂能纵容“图片游戏”

    据4月13日《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关于“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消费者带着对美

    2025-04-15 07:38:00
  • 金融“活水”激发经济活力

      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反映着实体经济的需求。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主要金融数据,首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15万亿元、新增贷款9.78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一个个数据展现着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也折射出实体经济需求持续回暖。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

    2025-04-14 17:36:00
  • 北京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记牢“防坑四句诀”

    针对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问题,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启动为期10个月的专项整治,严查严打违法违规行为。此次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原料污染、制假售假、欺骗误导消费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集中交易市场、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

    2025-04-14 1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