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5:58:00
他是典卖祖宅投身抗日、年仅29岁便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他是1941年潘家峪惨案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中国战地记者。
他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中唯一的摄影家。
他,叫项俊文。但也许,您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雷烨。
雷烨(中)与妹妹项秀华(右)、弟弟项秀文合影。
雷烨,原名项俊文,浙江金华人。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民族危难,雷烨向往革命,希望投身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
1938年,雷烨来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便开始以“雷烨”“雷华”“雷雨”“朱靖”等笔名发表作品。
同年底,雷烨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晋察冀组组长,兼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和《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后调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等职。
1941年1月25日,日寇在河北丰润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惨案。惨案发生后,雷烨迅速赶到现场,真实地记录下了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军血洗河北丰润潘家峪村后的惨状。雷烨 摄
1943年,雷烨到访晋察冀画报社,画报社主任沙飞等人留他在驻地整理稿件,期间因遭遇日寇包围,英勇牺牲。
“受伤数处,依然奋勇不屈,直到弹竭势危,自觉不免,于是把身上携带的文件撕毁了,照相机摔碎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邓拓在《恸雷烨》里简要描述了雷烨的牺牲过程。
塞外的杀声。雷烨 摄
熊熊的篝火。雷烨 摄
其实,雷烨本可以躲过劫难。
1943年4月19日夜,日军扫荡时袭扰晋察冀画报社驻地。画报社紧急转移时,已经接到转移通知的雷烨并未跟随离开,而是先去通知附近村民撤离。
次日拂晓,敌人已经包围了村子,到处都是枪声。由于不熟悉当地地形,又因疏散群众延误了撤退的最佳时机,雷烨和警卫员被日军包围在一处小山沟里。生死关头,雷烨让警卫员先行突围,自己则留下用手枪掩护。最后时刻,雷烨砸碎了珍爱的相机等随身物品,举枪自尽,壮烈殉国。
雷烨与田华。沙飞 摄
摄影家沙飞曾为雷烨和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的田华拍摄过一张合影。照片中,田华稚气未脱,雷烨笑得灿烂。谁能想到,合影拍摄仅仅三个月后,照片里那个鲜活的生命便悄然陨落。
战争年代,革命者为防止敌人的报复,往往改名换姓,致使除了墓碑上几行简单的介绍外,雷烨的真正身世多年来一直无从考证——直到雷烨牺牲的六十年后。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雷烨希望小学(2025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清明节前,河北省平山县雷烨希望小学师生共同缅怀雷烨烈士(2025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1986年,在参加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期间,浙江与会代表项秀文找到来自河北石家庄的高永祯,请求他协助寻找曾在晋察冀参加抗战的哥哥项俊文。从1986年到2001年,15年间,高永祯经过多方寻找,最终确定项俊文就是雷烨烈士。而在辨认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的,正是沙飞当年拍摄的那张合影。
2003年4月9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确定雷烨烈士即是项俊文同志的决定》。同年4月19日,民政部颁发了《项俊文同志革命烈士证明书》。
2025年4月1日,石家庄市宁安路小学学生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瞻仰雷烨等烈士的墓碑。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25年4月1日,石家庄市宁安路小学学生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雷烨等烈士的墓前默哀。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清明节前,当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新后项村参观雷烨故居(2025年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清明节前,当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新后项村参观雷烨故居(2025年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燕赵大地,在婺江之畔,在锦绣中华的各个角落,雷烨的故事被更多人传颂,成为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符号。
如今,雷烨静静地长眠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中。在他的家乡浙江金华,当年被典卖的祖屋早已修葺一新,成为当地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
2025年4月2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革命烈士陵园,雷烨的外甥女项碧英前往祭扫雷烨。在孝顺革命烈士陵园,当地政府用雷烨的原名项俊文竖立墓碑。“项俊文”这三个字,永远镌刻在了“孝顺镇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石碑之上。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25年4月2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革命烈士陵园,雷烨的外甥女项碧英前往祭扫雷烨。在孝顺革命烈士陵园,当地政府用雷烨的原名项俊文竖立墓碑。“项俊文”这三个字,永远镌刻在了“孝顺镇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石碑之上。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这是2025年4月2日拍摄的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革命烈士陵园“孝顺镇革命烈士英名录”局部。在孝顺革命烈士陵园,当地政府用雷烨的原名项俊文竖立墓碑。“项俊文”这三个字,永远镌刻在了“孝顺镇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石碑之上。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03年,在雷烨烈士牺牲地——河北省平山县南段峪石堂村,十一户当地村民自发捐资修建了“雷烨烈士纪念碑”,并亲手栽下十一棵柏树。
翠柏凝春,傲然挺立。每逢雷烨烈士殉国日临近,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绽放。
河北省平山县南段峪村村民、雷烨希望小学退休教师王海军指认雷烨烈士牺牲处的山谷(2025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清明节前,河北省平山县南段峪村村民、雷烨希望小学退休教师王海军祭扫“雷烨烈士纪念碑”(2025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清明节前,河北省平山县南段峪村村民、雷烨希望小学退休教师王海军祭扫“雷烨烈士纪念碑”(2025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南段峪天干少雨,村民们当年栽下的柏树已有枯败。不知哪年,在“雷烨烈士纪念碑”旁,一株新柏破土而出,拔节问天,顽强地生长在巍巍太行。
主笔:刘金海
记者:牟宇
编辑:章磊、张铖、方欣
视觉:胡秋思
图片:中国照片档案馆
1963年,年仅33岁的烈士陈文学牺牲,长眠于南京。62年后,金陵科技学院地方志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帮助烈士寻找到了他的儿子陈国民。清明节,已经75岁的陈国民带着一家人跨越1300公里来到南京,烈士与亲人“重逢”。清明时节,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金陵华侨永久墓园的军魂园里。陵园内,来自1300多公里外的
2025-04-04 21:52:00红网时刻新闻4月4日讯(记者 郭薇灿 肖依诺)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衡山西站派出所组织干部民警赴毛泽建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英烈•筑牢忠诚警魂”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4月3日上午9时,苍松翠柏间,春阳穿透云层,在国歌声中,衡山西所参加祭扫活动全体干警集体脱帽默哀,深切缅怀革命英烈毛泽建
2025-04-04 20:51:00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2001年4月1日,我国战机飞行员王伟执行任务时遭受美军飞机撞击,跳伞坠海,十余万人再也找不回他的身影。24年后的清明节,在浙江杭州安贤陵园王伟墓前,祭奠鲜花和战斗机模型摆满草地。4月4日, 王伟墓前摆满鲜花、战斗机模型等纪念品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4月1日,美军EP-3电子侦察
2025-04-04 19:34:00让英魂归故里,让更多志愿军烈士回到祖国、找到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为此,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1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线索,公众如有相关信息,可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寻亲公共服务平台”小程序留言,或联系所在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推进相关工作。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线索一、侯运恩烈士信息线索
2025-04-04 16:44:00他是典卖祖宅投身抗日、年仅29岁便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他是1941年潘家峪惨案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中国战地记者。他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中唯一的摄影家。他,叫项俊文。但也许,您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雷烨。雷烨(中)与妹妹项秀华(右)、弟弟项秀文合影。雷烨,原名项俊文,浙江金华人。九
2025-04-04 15: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