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20:00
“两人不出门,三事莫要做”“清明当天不能洗头”……清明将至,各种所谓的清明“禁忌”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
当你在网络上搜索“清明风俗”,会出现很多从未听过的说法,比如“禁穿黑色衣服”“不能剪指甲”“别吃生冷食物”“不能回家太晚”等,一下子很容易感到焦虑。但仔细辨别后就会发现,这些“讲究”毫无科学根据,不过是一些人牵强附会编造出来的。更有一些彼此矛盾的说法让人无所适从,这边说“清明不能洗头”,那边又说“必须沐浴更衣”。这些毫无科学根据的“伪民俗”误导了公众,也掩盖了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魅力。
“伪民俗”为何盛行?一方面,一些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一知半解下对民俗产生了误读,然后就在网络上加以传播;另一方面,一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故意炮制出各种看起来新奇的说法,误导大众。这些精心编造的各类“伪民俗”,不仅扭曲了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也容易使公众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变得狭隘、片面,甚至引发焦虑情绪。
破除节日“伪民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网络平台要履行主体责任,优化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涉及传统节日内容的筛选和管理,对明显违背常识的内容进行限流,并对不良信息及时清理,阻断传播。同时,各平台要利用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将更多优质、真实的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推送给用户。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公众传统节日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公众辨别谬论和不良信息的能力,让公众自觉抵制谬论和“伪民俗”。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在于常过常新。事实上,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人们可以踏青、放风筝、蹴鞠、拔河、聚会,还有精彩的斗鸡和射柳比赛。当我们不再被“伪民俗”束缚,才能理解清明节的真谛:它既是“纸灰飞作白蝴蝶”的追思,也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愉。
(新华社半月谈)
清明节期间,沈阳市文明办统筹部署,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主题活动,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引导人们慎终追远、感恩惜福,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文明健康节日风尚,凝聚团结奋斗精神力量。活动中,各区县(市)文明办、各相关部门围绕“清明祭英烈,赓续红色血脉”“踏青赏春民
2025-04-04 13:43:00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4日讯 清明时节,齐鲁大地草长莺飞。从古至今,清廉之风在这里劲吹。孔子叮嘱弟子 “廉平之守”,一生安贫乐道;范仲淹主政山东兴利除弊,影响万千齐鲁儿女。如今,山东传承先贤精神,建起临沂 “阳光村务”工程、日照 “一路清风” 廉洁教育专线落地,让清正廉洁照亮齐鲁 。闪电新闻记者 孔然
2025-04-04 10:10:00清明,好似春日里翩然而至的素笺,承载着岁月的温柔絮语;又恰如时光长河泛起的细腻褶皱,藏着往昔悠悠的故事;更是古老华夏文明于当代悠悠奏响的深情回声。当如酥小雨悄然浸湿碑前那簇野菊,当五彩纸鸢轻盈掠过青灰色的天幕,一个萦绕华夏数千年的灵魂叩问,始终静静悬于微风之中:在清明这一特殊而又庄重的节点,我们究竟
2025-04-04 09:40:00点击看报↑▶“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初步形成“小德,请把数字4放在数字3上。”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一家企业的展厅内,机器人正在按照指令,伸出手臂精准完成任务,“AI+机器人”的操作充满科技感……在协同创新的历程中,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产业发展迅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的
2025-04-04 08:36:004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茨维亚诺维奇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向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致唁电,对老挝党和国家前主席坎代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坎代同志家属致以诚挚慰问。(新华社) 4月2日至3日,中美两军在上海举行
2025-04-04 0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