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3:00:00
近日,广州粤剧院举办2025年春班总结活动。全体演职人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今年春班演出成绩,分享演出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感悟。
据悉,今年年初,广州粤剧院下辖广州粤剧团和广州红豆粤剧团深入茂名电白、化州,湛江吴川以及广西合浦等地,送去65场精彩纷呈的春班演出,惠及观众近20万人次。
广州粤剧院春班演出现场
高峰期:日均演出1.65场
广州粤剧院董事长林凯彬在总结时特别介绍,1月30日至2月19日的新春期间,在短短20天内,广州粤剧团和广州红豆粤剧团便成功演出33场,以平均每日1.65场的高密度演出频次,将高水准的文化艺术盛宴送至基层群众的家门口。
这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实现了演出市场与艺术口碑的双丰收,展现了广州粤剧院在传承与弘扬粤剧艺术方面的出色成绩与社会担当。
春班总结会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适逢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诞辰100周年,广州粤剧院在春班期间创新性地开展了线上直播活动,首次向全球观众呈现了“红派艺术进乡村”暨经典粤剧《搜书院》的精彩演出。
此次直播借助羊城晚报等媒体平台,实现了全球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40万人次观众在线观看。这不仅为粤剧艺术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更让全球观众得以领略粤剧经典与“红派艺术”的独特魅力。
新观察:演出市场回暖
随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陈韵红、苏春梅、吴非凡、李嘉宜等艺术家现场分享了春班演出的心得感受。
广州粤剧院春班演出现场
黎骏声作为粤剧艺术名家,至今已参与过45年的春班演出。他指出,广州粤剧院“传帮带”模式在近年的春班演出中不断得到深化与强化。粤剧名家与青年演员携手同台,资深艺术家的口传身授帮助了青年演员的成长,而青年演员的参与也为传统粤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韵红亦是一位参与过多年春班演出的艺术名家,她感慨粤西地区群众对粤剧的喜爱,认为这种热爱是粤剧传承与发展的坚实根基。她寄语全体演职员:“我们要珍惜舞台,在艺术上敬畏舞台,对观众有责任之心,对同事有真诚之心。”
广州粤剧院春班演出现场
红派艺术传人苏春梅表示,今年是她回到广州粤剧院大家庭的第11个年头。她很开心每年都能参与到春班演出中,而且多是演出红派经典,让红派艺术在基层不断生根发芽。
吴非凡表示,每年春班能跟院集体一起深耕粤剧舞台,感到非常幸福。尤其是观众们的掌声与喝彩声,都是对演员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她坚持演下去的动力源泉。
李嘉宜分享春班感悟时谈道,今年春班演出的量与质都得到了提升。对她个人而言,在春班舞台历练、艺术碰撞与角色反哺中不断观照自我,实现了自我成长。同时,她深入思考观众需求与粤剧创新,期待与团队一同推动粤剧不断发展前行。
广州粤剧院春班演出现场
此外,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陈振江表示,他很兴奋地看到粤西观众的热情,以及演出市场的回暖。这充分说明了粤剧艺术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广州粤剧团团长陈健超则通过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演出收入等数据,深入分析今年春班的良好态势。他认为,这些数据的增长不仅是演出市场回暖的体现,更是粤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
文|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文瑶图、视频|广州粤剧院提供
编辑:李力
放水咯!今年是都江堰建堰2281周年,4月4日正值清明,2025都江堰放水节启幕。活动以“天府好水润天府”为主题,通过“放水大典”“‘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消费展销促进活动”“‘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文化旅游展演推广活动”三大主板块,为全球观众奉上一场文化盛宴。放水大典邀请1100名嘉宾、游客现场观礼,
2025-04-04 13:20:00点击看报↑▶“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初步形成“小德,请把数字4放在数字3上。”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一家企业的展厅内,机器人正在按照指令,伸出手臂精准完成任务,“AI+机器人”的操作充满科技感……在协同创新的历程中,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产业发展迅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的
2025-04-04 08:36:00近日,广州粤剧院举办2025年春班总结活动。全体演职人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今年春班演出成绩,分享演出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感悟。据悉,今年年初,广州粤剧院下辖广州粤剧团和广州红豆粤剧团深入茂名电白、化州,湛江吴川以及广西合浦等地,送去65场精彩纷呈的春班演出,惠及观众近20万人次。广州粤剧院春班演出现场
2025-04-03 23:00:00福建日报讯 (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魏兴谷 吴梦茜 文/图) 2025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暨青水畲族乡第八届“三月三”畲族文化周活动3月31日在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启幕。竹竿舞《畲韵飞扬》活动现场,演出者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盛装,在畲乡的绿水青山间载歌载舞,精彩节目接连上演,现场气氛热烈。活动期间
2025-04-03 18:55:00记者 刘鹏 张朝 张锟 一把琴颈缠着绷带的小提琴,在老旧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剪影。九旬老人调整琴弦,轻声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浑厚中略带沙哑的嗓音在屋里萦绕。琴弦震颤。不是风——是鸭绿江的浪头在1950年的冬夜拍打运输船,14岁的文工团员把冻僵的手指塞进怀里焐热,用琴声融化战士睫毛上的冰霜;是新疆
2025-04-03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