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东营:移风易俗润心田 文明新韵满城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52:00    

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大地上,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文明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从清明祭扫的“绿色蜕变”,到养老服务的温暖变革,再到红色文化的血脉赓续,这座城市的移风易俗实践正以细腻而坚定的笔触,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明新篇。

清明新象,传统礼俗的“绿色蜕变”

在东营,清明期间的一幕幕场景正生动诠释着传统礼俗的焕新之路。走进嘉盛陵园,文明之风吹散了往日的烟火喧嚣。通道旁,志愿者轻声倡导“用鲜花兑换纸钱,守护绿水青山”,便有市民欣然响应,递出手中纸钱,换回一捧菊花,这一换,换出了清新空气与宁静心境。这样以鲜花寄哀思的选择,已在东营延续四年,成效显著。陵园入口,志愿者递上的《文明祭扫倡议书》承载着绿色期望,园内菊花有序摆放,取代往昔纸灰纷扬。前来祭扫的市民们由衷称赞:“鲜花祭扫,既留住了仪式感,又呵护了环境,暖心又应景,值得推广!”

迈出陵园,城市街巷同样满是新意。银色不锈钢“祭祀桶” 悄然就位,衔接起传统与现代文明。东营区精准定位,在64 处社区广场、交通路口等市民祭祀高频地,投放301 个临时 “祭祀桶”,其中 75 个由废旧垃圾桶“变身”而来,醒目摆放在主干道十字路口,为市民提供便利。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116 处点位有序安置 304 个文明祭祀桶,为市民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畅通渠道。“我们每天都会随着大家祭祀的需求量相应地调整位置,需要在哪里,‘祭祀桶’就流向哪里!”东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支队东城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动态调整策略让随地焚烧现象大幅减少,火灾隐患显著降低,绿化带、人行道等区域的不文明祭祀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科技赋能,更为清明添彩,重塑着人们对生死相隔的情感表达。“文明东营”与“东营民政”公众号在清明前后上线“云祭扫”功能,英烈事迹与照片映入眼帘,市民轻点屏幕献花,敬意与追思跨越时空;市民刘先生通过线上操作,为母亲创立纪念馆,燃香祭拜尽在指尖,不禁感慨:“以往跨省扫墓劳神费力,如今‘云祭扫’让思念无界。” 线下,东营的探索持续深入,“数字公墓”示范园里,骨灰深埋、坟头隐去,纪念碑与鲜花祭扫台相映成辉,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超 70%,彰显绿色殡葬决心。政务服务大厅内,“逝者户口注销、丧葬补助一站式办理” 贴心高效,市民王女士仅耗时二十分钟便办结全部手续,她满是欣慰:“往昔办事东奔西走,如今‘一窗通办’,这才是为民解忧的‘身后事暖心办’。”

老有所依,厚养风尚暖照“夕阳”

在东营,一场温暖人心的“养老变革”正让“老有所依” 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华社区,一阵轻柔的敲门声打破居民楼的寂静。“张大哥,我们来给大叔大婶送饺子了!” 社区工作人员聂稳稳手提保温袋,身后跟着拎理发箱的志愿者。门开后,腿脚不便的张大哥又惊又喜,原本冷清的屋子瞬间烟火升腾。他感慨道:“以前觉得社区和生活不沾边,搬来这儿才知社区时刻在身边。” 这温馨一幕,正是东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尊老敬老的生动写照。当银剪在老人鬓边翻飞,饺子热气氤氲窗户,文明新风透过这些细节,融入千家万户。东营近年来秉持 “润物细无声”的理念推进移风易俗,将传承千年的孝老爱亲美德,具象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东营大力弘扬“厚养”文化,尊老敬老成社会风尚。街头巷尾,浓厚氛围扑面而来,社区与家庭携手,书写“厚养”故事。黄河路街道是其中一个缩影,“孝老传承”品牌深植社区肌理:街道把厚养礼葬写进居民公约,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化身“文明使者”,调解纠纷、倡树新风;社区文化长廊里,“孝德”墙绘与居民公约相映成趣,传递孝道;“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现场,掌声雷动,满是赞许。真正点亮老人生活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7 处日间照料中心饭菜飘香,社区食堂八折优惠,暖胃又暖心;青少年志愿者活力演出,丰盈老人精神世界;科怡社区智慧餐厅刷脸结算餐费,便捷高效;耿井村医养中心医护人员推餐车、问需求,细致入微。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力的养老体系,在东营落地生根。

社区活动室的喧嚣从未停歇:书画班的学员刚落笔描完寿桃,戏曲社的锣鼓已咚咚敲响;重阳节文艺汇演的彩排声中,“老兵合唱团”的成员们正调试麦克风,准备将《夕阳红》唱进独居老人的家门。聂稳稳穿行在热闹的人群间,手中的服务清单已勾满今日事项——明天还要组织防诈讲座、上门助浴,她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社区食堂的暖黄灯光恰好亮起,映照着老人们捧着餐盒说笑的身影。在东营这座城市,从一顿热饭、一次贴心理发,到一场精彩演出,传统孝道与现代治理完美交融,化作灯火阑珊处那一抹抹最动人的温情,为老人们绘就出最美的“晚霞”生活。

赓续血脉,热血传承点亮奋进路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晨雾尚未散去,东营区三里庄战斗纪念碑前已聚集了120名系着红领巾的少年。他们手中洁白的菊花与胸前鲜艳的红领巾相互映衬,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讲解员李鹏辉的嗓音低沉而有力,将这片土地上的烽火岁月娓娓道来:“为了赶在天亮前炸开三里庄围墙,侯登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把炸药包紧压在围墙上,毅然拉着了导火索……”少年的呼吸随着讲述逐渐急促,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战场。宣誓环节,他们高举右拳,誓言声穿透云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那一刻,纪念碑上的刻痕与青春的面庞交相辉映,红色血脉在无声中完成传承接力。

这只是东营红色教育的一环。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红色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与社区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三里庄战斗纪念碑前,少年们的誓言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日常红色教育的熏陶。在东营的校园里,红色故事会、红色电影放映、红色主题班会等活动层出不穷,学生们在参与中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体会红色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不仅如此,东营市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共产党宣言》陈列馆、中共刘集党支部旧址、东营革命纪念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地标串联成“红色研学路线”,引导青少年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火。”一位带队教师如是说道。

在胜利街道的文化书院内,时常举办别开生面的活动。锦辉社区特意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于圣兰前来,为青少年讲述 “铁人精神”。于圣兰老人满怀深情,话语中既有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又饱含着对“铁人王进喜”的深深崇敬。孩子们紧紧围坐在她身旁,眼中闪烁着对英雄事迹的无限向往与敬仰之光。于圣兰老人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将 “铁人精神” 的精髓融入一个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里,让孩子们于潜移默化之中,真切感受到那份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磅礴力量,为他们成长奋进的道路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移风易俗不是简单的形式更替,而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对文化传承的深情守望,对民生福祉的执着追求。当清明的烟雨浸润绿意,当夕阳的余晖映照笑脸,当红色的火焰点亮初心,东营正以文明为笔、以民心为墨,让古老文化在现代文明滋养下抽枝发芽、绽放新蕊,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尽享文明带来的幸福与美好。(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通讯员 李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 清明假期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588万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国网4月8日讯(记者 唐佳蕾)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自4月3日铁路清明假期运输启动以来,截至4月7日,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858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8%,创历史同期新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据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明假期旅客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出

    2025-04-08 14:23:00
  • 东营:移风易俗润心田 文明新韵满城芳

    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大地上,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文明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从清明祭扫的“绿色蜕变”,到养老服务的温暖变革,再到红色文化的血脉赓续,这座城市的移风易俗实践正以细腻而坚定的笔触,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明新篇。清明新象,传统礼俗的“绿色蜕变”在东营,清明期间的一幕幕场景正生动诠释着传统礼俗的焕新之

    2025-04-08 09:52:00
  • 江滩披新绿 岸线绿葱茏

    4月7日,武汉洪山江滩满眼葱茏,市民踏青休闲,乐享春光。武汉加速建设两江四岸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4月7日,武汉洪山江滩满眼葱茏,市民踏青休闲,乐享春光。武汉加速建设两江四岸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提升市民幸福指数。4月7日,武汉洪山江滩满眼葱茏,市民踏青休闲,

    2025-04-08 07:31:00
  • 清明假期旅客经珠海各口岸出行需求旺盛

    中新网珠海4月7日电 (记者 邓媛雯)清明假期,旅客经珠海各口岸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港珠澳大桥边检站7日对外公布,4月4日至4月6日24时,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36.5万人次,车辆超7.5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34%、39%,同创历史同期新高。清明假期港珠澳大桥出入境

    2025-04-07 18:11:00
  • 福地怀化·浪漫季|大美怀化:共赴春日之约

    清明假期,鹤城区黄岩旅游度假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周边游客纷纷携家带友前往,尽享山水与活力交融的春日。九峰峡谷千米高空滑索飞渡,能俯瞰层林山花;亲子家庭可搭乘田园观光小火车,穿梭于花海,捕捉春风拂面的惬意瞬间;岩壁攀岩区人气旺,游客在专业护具加持下,解锁“空中漫步”的刺激体验;山涧露营区则飘荡着烧烤与欢

    2025-04-07 16:43:00